首页 > UI/平面 设计师课程 博客日记

南昌室内装修设计培训班

21-05-04UI/平面 设计师课程围观665

简介 相关知识点:在思缘见到古镇兄,非常高兴。能互相帮助,共同提高,颇为快乐。我昨日值班,故没有能来得及及时回复。 你提的这个问题我想在这里占块小地方,重新展开来说一说,一是想顺便缕一下自己的思路,以便

相关知识点:在思缘见到古镇兄,非常高兴。能互相帮助,共同提高,颇为快乐。我昨日值班,故没有能来得及及时回复。

你提的这个问题我想在这里占块小地方,重新展开来说一说,一是想顺便缕一下自己的思路,以便能对全书有个统一的贯穿性的认识,同时也想让大家都能参考一下,交流交流。欢迎大家批评斧正。

全书的难点在哪里?我认为,全书的难点主要分布在第二、五、八章里。其中涉及三个有趣的话题:色痕问题、锐化问题和过曝问题。三个问题其实是同一个本质。为了说明你提出的锐化问题,我们首先来温习一下全书深奥晦涩难懂的一个中心问题,相信通过前一阶段的交流,你或许已经有了足够的认可。这里只是简单地重复一下,以便于后面的理解。

看一下这张图:

这是我绘制的————确切地说是用差值和阈值算法计算出的准确的————B值=0的冠状面LAB和sRGB截面图,图中所有的颜色,其相应的B值都=0,纵坐标是L(0~100),横坐标是A(-128~+127)。中间黑圈圈之内的范围就是sRGB在此冠状面下(Ps之LAB标准坐标制)自身的冠状截面形状,其面积大概占整个剖面面积的1/4左右,非常吻合于Margulis所说的虚构颜色要有3/4之说。这个垂直的剖面形状比之原先那个水平剖面形状要直观许多,也与Gernot-Hoffmann教授的立体形状非常相近:

现在的问题是,假如在其中任取两点虚构的颜色,(98L,72A,0B)和(3L,72A,0B),那么我们在显示器上实际看到的颜色或者转换到sRGB后的颜色又如何呢?实际上却是(84L,33A,-23B)和(14L,35A,16B),虚构的颜色必需要剪切回归到sRGB。(一般都要剪切到sRGB空间的外缘,其中的两点虽然看起来不是剪切到外缘,那是因为偏离了B=0冠状截面的缘故)。这其中的显著变化就是,L和A两值都进行了回缩和折中。A和B我们暂时撇开不说,重点是L的回缩和折中,这与我们下面要说的三个问题紧密相关。

上面的现象,给了我们一个重要提示。假如我们在LAB下将L值提到很亮或者很暗,同时又具有较浓的颜色,那么在sRGB下显示或者在CMYK下打印的时候,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却要暗些或亮些,因为在sRGB或CMYK下,原先过亮或者过暗的L值都完全不容易着色,必需适当减暗或增亮。在LAB下对于编辑而导致过亮或者过暗的L值,转换后居然可以着色,这主要是因为Ps进行了L的折中处理而已。而这正是Photoshop送给我们的大礼,也是DanMargulis送给我们的礼物。这是要点,对广大初学者来说也是全书的难点。

回到前面的三个问题。

一、第二章的色痕问题:L值再亮或者再暗也能留下AB颜色的色彩痕迹。

二、第八章的过曝问题:由过曝所导致的L值即使很亮也能在保留一定的L细节的同时,给与着色,从而改善过曝现象。

三、第五章的锐化问题:由锐化L通道所导致的色晕的L值即使再亮或者再暗也仍能表现出迷人艳丽的色彩。

这三个问题在sRGB或CMYK下处理则不会有这样的表现。

这三个问题分开来说。

第二章,图2-3、图2-5:

将LAB色带文件直接转换为灰度模式,则完全看不到色带的影子。

先转RGB或CMYK后再转灰度模式,则可以看到色带的痕迹了。

这是为什么?原因原先已有叙述,套印在高亮碟子周边白色L值上的色带在转换后由于L变暗而可以着色。这就是我原先那个拿美眉来说颜色转换的事帖子的中心思想。不再赘述。

第八章,图8-8:

既想尽可能地保留过曝区域的亮度细节,又想改善过曝区域的色彩,如果采用画笔或填充命令的颜色模式,只有在LAB下才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,因为在LAB下高亮仍可以着色。而RGB下的颜色模式遇到高亮区肯定不能着色,这是关键。对于这种修饰问题,有的坛友或许会采用别的填充法,顶层选区填充采样颜色后选择变暗模式,并逐步降低图层不透明度。这种方法很流行。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或多或少地掩盖了底层的细节。顶层不透明度越高,底层细节缺失程度越严重。顶层不透明度越低,则越不能添加应有的肤色,顾此失彼。(但方法可以参考。)

第五章,图5-10:

锐化L通道后出现的高亮(或过暗)的色晕,由于L的折中而可以含有柔和的颜色。RGB整体锐化的效果差,杂色太多。RGB整体锐化后即使渐隐到亮度模式,仍可看到难堪的过亮的白色色带,因为无法着色。

第五章,图5-14:

锐化L通道比RGB整体锐化后的效果好在哪里?前者比后者看起来,绿色的叶子明显要更艳丽,色彩更迷人,所以Margulis说它具有迷人的光泽。原因是绿色如果不够亮就不能称其为绿色,过暗的绿色只能说是暗灰色。锐化后变暗的绿色L值由于回缩而提亮,看起来就鲜艳了。相反地,后者看起来叶子的色彩则要暗淡些。这难道不是RGB下过暗(或过亮)则不易着色色彩暗淡的结果吗?拍砖!

后一点,那为什么我在xx#楼却说,在LAB下的锐化却没有其它模式下的锐化效果要好呢?这是我的表达问题。也是某种情况下的喜好问题。有的人喜欢柔和的效果,有的人喜欢明朗的效果。就像第八章图8-4和图8-5那样,估计多数人不会喜欢LAB的处理效果,缺乏通透明朗的格调,尽显过于柔和之不足。这是我的个人感觉。此一说彼一说,模棱两可,莫衷一是。不善表达,不好意思了。

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准确。真够累的!正楷字书写起来就是麻烦。

取消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扫码支持
扫码打赏,你说多少就多少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加入微信报名交流添加微信:18428958662 ,请猛戳这里→点击加我

Tags:

相关文章

本站推荐